• 介绍 首页

    大唐之神级败家子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文武不和,内外相忌
      一说到武诩,几人又是各自沉默。
      长孙皇后知道赵辰不会对武诩如何。
      可赵辰不对武诩怎么样,百官们又怎么会轻易答应。
      更何况,反对赵辰被册封为太子的人,竟然是原本最应该支持他的房玄龄。
      人心向背,这对赵辰是没有半点好处的。
      可武诩的事情,总是会影响到赵辰的,最直接的就是赵辰不可能成为太子。
      帝传三世,武代李兴。
      这句话谶言如同魔咒一般,萦绕在每一个大唐臣子的心上。
      皇帝说完这话,目光便落在了赵辰脸上。
      他心里其实也知道赵辰不会对武诩动手,但这件事情总是要有一个解决办法的。
      皇帝希望赵辰可以做出正确的决定。
      一个女子,而且是半道跟随的女子,还曾经跟敌人一起对付过自己的人,应该没那么难放弃吧。
      赵辰沉默。
      他早就猜到房玄龄为何会在百官面前说那些话,也知道武诩的事情让很多大臣不满。
      自己若是不处置武诩,很难收拢这些人的心思。
      可自己凭什么处置武诩?
      帝传三世,武代李兴。
      说的可不是自己,而是李治。
      以自己的手腕,武诩根本不可能夺权。
      这最好的办法,当然不是杀掉武诩,而是不让李治当这个太子。
      如果自己不能当大唐太子,那剩下的皇子之中,显然只有李治可以。
      这样一来,到时候岂不是历史的齿轮又回到了正轨?
      自己真就成了过客?
      “我还没有想好,不过肯定是有办法的。”赵辰给了一个似是而非的答案。
      听得皇帝和长孙皇后一阵云里雾里。
      长孙皇后以为赵辰还没想明白这件事情的后果,于是提醒道:“方相认为,袁天罡的谶言对大唐社稷不利,你若是要当这大唐太子,必须要处置武诩,否则……”
      “陛下如今正值壮年,为何要急着那么早册封太子?”赵辰笑着打断长孙皇后。
      皇帝微微一愣。
      他为何要这么急着册封太子?
      当然是他准备安心的享受享受。
      打了一辈子的仗,自己就不能享受享受了?
      以前是没机会,没有让他放心的太子,可现在不一样了。
      赵辰的能力所有人都知道,有赵辰在,大唐未来只会比现在更好。
      既然这样,他李世民还那么辛苦操劳干什么?
      没事的时候带着长孙皇后出城走走,那不挺好吗?
      凭什么自己得在这国事上累死累活?
      当然这话,他不能对赵辰说。
      不然赵辰肯定会直接拒绝自己。
      “储君事关社稷,自然是早立早安,朕虽然还年轻,但最近总感觉有些身心疲惫,所以希望你可以帮朕处理一些政事。”
      “若是你只以汉王的身份帮忙,传出去也不好听。”
      “所以朕有意册封你为太子,但武诩的事情……”皇帝一副为难的样子。
      “父皇若是有意,也不必急于一时,我倒是觉着,父皇可以培养培养稚奴,如果可以的话,我也可以在一旁教教他……”
      “培养稚奴?”
      “你让陛下把太子的位置传给稚奴?”皇帝和长孙皇后都愣住了。
      太子的位置又不是街上的萝卜,想丢给谁就丢给谁。
      赵辰怎么就想着,让皇帝培养李治?
      还说他赵辰自己也可以帮着培养。
      “我的意思是,如果稚奴学有所长,就可以让他当这个大唐太子……”
      “你是咬死了不对武诩动手吗?”皇帝的脸色有些阴沉。
      为了一个女人,连大唐的太子位置都不要?
      这属实是胸无大志!
      “我就是觉着,不管怎么样,不应该对一个无辜的女子动手。”赵辰开口。
      “无辜,如果这场高昌之战我大唐没有取胜,便有成千上万的大唐将士会因为那个武诩而身死。”
      “无数的大唐百姓会死在吐蕃的铁蹄下,你说她无辜?”皇帝瞬间就不乐意了。
      武诩但凡成功的将赵辰给劫走,与吐蕃联合对付大唐。
      大唐哪里还会有今日的平静。
      在皇帝眼里,武诩从来都不无辜。
      “如果当初你不把她送到高昌,又为何会有后来的事情?”赵辰反问。
      “你!”皇帝瞬间怒了。
      瞪着眼珠子死死的盯着赵辰。
      心道自己做这些,不都是为了你赵辰能当上这个太子?
      怎么现在反倒怪在自己的头上了?
      “陛下息怒,这件事情还是先这样搁置下吧,辰儿,你也累了,早些去休息,已经让侍女们给你准备好了床铺。”长孙皇后拦着即将暴走的皇帝。
      又让赵辰先去休息。
      赵辰起身,与两人拱手后便转身离开。
      皇帝死死的盯着赵辰的背影,牙都要咬碎了:“观音婢,朕愈发觉着,赵辰这小子愈发嚣张跋扈。”
      “陛下,辰儿此次立下大功归来,陛下你又想册封他为太子,如此犒赏,寻常人哪里能接的住。”
      “辰儿若是不惹怒陛下,百官们日后岂不是要以他为尊?”
      “到时候,这大唐朝堂,到底是听陛下的,还是听辰儿的。”
      “辰儿如此,无非是要给陛下一个处置他的机会。”
      “比如,为了一个女人,不惜得罪陛下,功劳全部被抹除。”
      “你说,他是故意的?”皇帝愣住。
      长孙皇后笑而不语。
      皇帝坐在椅子上,心里想着赵辰刚才的话。
      虽然自己是很想将大唐社稷交给赵辰,但自己真的就能毫无顾忌,完全放权吗?
      日后赵辰要是有改革,自己这个皇帝不同意,到时候到底要听谁的呢?
      朝堂官员会不会因此分为皇帝派和太子派?
      文武不和,内外相忌。
      想到这里,皇帝后背就冒出一团冷汗。
      他发现自己把事情想的太美好了一些。
      当天晚上,宫里就传来消息,汉王赵辰悖逆皇命,力保武诩,惹得皇帝大怒。
      于是皇帝下令革去汉王一切功劳,罚起在家闭门思过一个月。
      消息一传来,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议。
      昨日皇帝和皇后还亲率百官出城二十里迎接汉王归朝,怎么当天晚上就闹出这样的事情来?
      这是汉王把皇帝给气了个半死?
      一时间,朝廷内外,议论纷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