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介绍 首页

    大国院士从学霸开始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第44章 入选国家队
      第44章 入选国家队
      胡智伟在冬令营决赛时就注意到了徐源,他仔细研究过徐源的试卷,发现相比其他人固化的解题思路徐源要更加灵活多变有自己的理解。
      这点恰恰是研究数学需要的。
      相当难得。
      历史上那么多数学家,在解决数学难题证明自己的定理时往往都是如此。
      这些年国内数学的进步确实很大,频频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上传来捷报,将其余国家参赛的代表队压在身下风头正盛。但把目光移到学术研究领域却几乎没有任何建树,尤其那些数学界的国际奖项,获奖者根本看不到真正的国人。
      正因如此才显得徐源这样的数学天才可贵。
      说实话他不止一次希望徐源来金陵大学,每次想到让唐时宏得了手便忍不住叹气。
      但他们俩又挺熟悉。
      不好去挖墙脚。
      只能等下次见面让对方请吃饭。
      正想着这些时徐源已经把题全部讲完,且距离下课还有不短的时间。
      胡智伟面对这种效率也是自认为不如。
      关键复杂的试题经过徐源讲解,仿佛都变得简单起来一点就通。
      “看来让你上台讲解是正确的。”胡智伟满是赞赏的看向徐源,让其回座位休息后又面对其他人说:“下面的时间大家可以自行安排。”
      徐源返回到自己座位,周围营员纷纷投来感激崇拜的眼神。
      旁边林浩铭竖起大拇指:“太强了源哥!”
      而直到下课铃声响起,刘洋才缓步走过来,脸颊上还有些羞涩不好意思。
      “徐源。”
      “你刚才讲的太好了,有很多解题思路我做题时都没有想到。”
      “现在想想昨天我的担心实在多余。”
      徐源嘴角噙着笑容说:“其实我的解题思路不一定适合所有人,你能拿到满分已经很说明实力。”依旧像平时那样满脸和煦。
      “真的吗?”
      “当然是真的,以后大家可以多交流。”徐源点点头表示肯定。
      刘洋闻言脸上也多了些激动,下秒重新燃起斗志。
      “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,争取以后可以在数学某方面的成绩超过伱。”
      徐源则是支持鼓励。
      “加油。”
      说话同时还不忘做了个加油的手势。
      不出意外他和刘洋应该都会进入国家队,这时候给予对方信心,有利于队伍在比赛时团体总分更高能够拿到团体第一名的成绩。
      林浩铭望着满脸自信的刘洋,心里也是非常佩服。
      这份心态可比他强的多。
      当初他对数学也是充满自信,认为自己就是数学上的天才。
      结果遇到徐源后,他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天才。
      信心受挫下果断放弃了数学专业,改选燕京大学的计算机系。
      但现在有着相同遭遇的刘洋,却能在短时间内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重拾信心,也不知道等到了大学后是否还能保持这份乐观。
      思维运转到这里。
      他下意识摇摇头忍不住叹了口气。
      “唉~”
      ……
      ……
      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,集训队营员又进行了两场选拔考试。
      徐源始终满分夺冠。当最后一天闭幕式举行时,首轮集训也成功选拔出十五位营员晋级。
      除徐源刘洋两人外,还有来自其别省的营员。
      其中以箐华附属中学晋级人数最多。
      至于和徐源同一省队的林浩铭,则遗憾落选。
      不过林浩铭来集训前便知道这个结果,所以倒也没啥可失望的。
      反正有徐源在足以为省队争取荣誉。
      而随着晋级营员在闭幕式上合影留念,国家集训队第一阶段集训也宣告圆满结束。
      按照规定第二阶段集训会在三月下旬开始,届时将正式确定国家代表队成员。基本上选拔进行到现在这个时候大家心里都清楚,完全可以确定出进入代表队的六个人都是谁。
      最多排名进入前十的人,还能努力一把,争取提升几个名次跻身代表队。
      ——
      只是就当徐源顺利回到固远一高,打算珍惜已经为数不多的高中生活时,却又突然接到消息得知第二阶段集训要提前开始。
      承办方为江城实验中学。
      为此徐源在学校里屁股还没坐热,又要动身前往江城报道。
      好在从联赛到现在也进行了这么多次,总体来说是轻车熟路。
      加上第二阶段集训参加人员较少,且行程安排均匀考试为主,尽管竞争要更激烈却反让他感觉很舒适。
      完成报道后的第二天参加开幕仪式,之后连续四天在上午进行考试。
      值得一提的是,徐源依旧选择了提前交卷。
      并且每次交卷的时间越来越提前,可以说和其他营员拉开了巨大的差距。这使得刘洋也很受刺激,不惜在后面两天的考试中一改往日谨慎,同样选择提前半个小时举手交卷。
      虽和徐源依旧无法相比,起码证明了自己确实在努力追赶。
      就这样。
      转眼来到最后一天的闭幕式。
      2003年3月23日。
      周日。
      江城实验中学报告厅。
      华科院院士数学理事会理事长马智明,作为特邀嘉宾上台宣布本届国家队成员。
      “此次集训经过四天紧张激烈的角逐,所有人的成绩都已经统计出来。”
      “在主试委员会的反复斟酌下,根据综合成绩研判最终确定出入选的六位同学,我宣布第2003年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六位国家代表队的成员分别是……”
      “固远县第一高级中学徐源。”
      “箐华附属中学刘洋。”
      “星城第一中学周文顺。”
      “箐华附属中学……”
      ……
      很快待马智明院士宣布完全部名单,徐源刘洋等人依次上台接过队旗,并和担任本届数学竞赛领队的韩有章以及副领队胡智伟合影。
      除此之外还会有一位观察员和他们同行。
      “恭喜你们代表华国参加本届的东京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。”
      “相信你们必然能赛出好成绩,为国家争得荣誉。”
      马智明满脸和蔼和徐源等人相继握手鼓励,对此届赛事充满信心。
      但对于徐源来说,接下来最重要的并非是七月份才会开始的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,而是堪称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高考。
      ……
      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