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介绍 首页

    大国院士从学霸开始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第137章 半天时间,所有人都破防了
      第137章 半天时间,所有人都破防了
      听到威滕的名字,徐源连忙把目光移过去,主动伸手和对方打招呼。
      “威滕教授你好。”
      他对威滕不陌生,作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,和德利涅齐名的大佬。
      单是菲尔兹奖获得者,便足以让人敬佩。
      德利涅闻言也不忘反过来向威滕介绍:“他就是我说的数学王子徐源。”
      讲这句话时脸上始终挂着笑容。
      “你好。”
      威滕同样和徐源问好,接着又同张益唐和冯祖明握了下手。
      而随着徐源的名字在报告厅中响起,顿时便吸引了周围很多学者的目光,纷纷扭过头朝徐源看去。
      没办法。
      如今徐源在数学界的声望确实不小。
      在二十一岁的年纪连发几篇数学年刊论文,让孪生素数猜想迎来重大突破,此种学术成果绝大多数数论领域学者都自问做不到。
      自然都想看看如此数学天才,究竟是怎样张面孔。
      就在徐源和德利涅威滕两位大佬交谈时,却见一位有些明显外国面孔的中年男子走过来。
      近前后脸上顿时堆出热情兴奋的神情。
      “徐。”
      “你能来参加这次会议实在太好了。”
      “很高兴见到你。”
      德利涅见此则笑呵呵为徐源介绍:“这位就是数学年刊编委会的主编霍尔特。”
      “你好霍尔特先生,我也很高兴见到你。”徐源听到这话连忙伸手。
      眼前这位数学年刊编委会主编,他虽说没有见过。
      却往来过几封邮件交流。
     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熟人了。
      “没想到你本人这么年轻英俊,能和你合作是我们数学年刊的骄傲。”霍尔特眉飞色舞的继续说着,哪怕当着周围众多学者也丝毫不吝啬自己的称赞。
      他很清楚徐源已然成为数学界后起之秀,迟早会成为数学大师。
      将来不知道还会有多少优秀论文问世,不想办法维持好关系怎么能行。
      毫不夸张的讲,如果现在另外几家数学界顶刊和徐源建立合作关系,恐怕用不了多长时间,数学年刊的影响力就会被竞争对手超过。
      徐源多少也能看出霍尔特的想法,但这种热情绝对是发自内心。
      尤其对方好说实话这点他很喜欢。
      于是接着和对方交谈下来,氛围也相当和谐。
      而就在开幕式快开始时,只见又有两位陌生面孔迈步走了过来。
      其中一位还是标准的亚裔面孔。
      “伱好徐源。”
      陶哲轩走到徐源面前停下:“我是陶哲轩。”
      主动介绍自己的身份后,将手伸出去释放善意。
      徐源听到对方的名字,也不由得细细打量起这位前学界天才。
      因为现在的数学天才是他。
      随即和对方握手道:“陶教授你好。”
      这时旁边早就兴奋不已的巴格夫,则举起挂在脖子上的相机说:
      “我给你们拍张照片吧,数学界的莫扎特和数学界王子的首次会面,可是非常有纪念价值的。”
      徐源倒没多想,闻言只是点点头吐出两个字。
      “可以。”
      下秒只见一道闪光灯闪过,他和陶哲轩握手的画面被记录下来。
      学术交流会议开幕式正式开始,徐源没来得及和对方交谈,便各自回到主办方安排的座位参加仪式。
      这场由数学年刊和普林斯顿大学,主办的数论学术交流会议,因为参加人员都是数学界学者,基本都纯粹为了学术报告而来,所以相应开幕仪式也比较简单。
      仪式结束后,主办方贴心准备好了午餐,下午则是大家最为期待的内容。
      关于孪生素数猜想证明过程报告。
      相比较私下里自己研究论文,对论文过程公式进行验证。
      听作者亲自讲述自己的思路,对他们而言会更有启发容易碰撞出灵感。
      运气好的话,说不定能在目前小于246的基础上,让数值更加接近2。
      报告正式开始后,张益唐率先上台,讲解论文中自己所使用的筛法,以及对孪生素数存在无穷多个之差小于4200万的素数对证明。
      虽说他的这个4200万距离2很遥远,但却是成功为孪生素数猜想的研究开了头。
      相当于指明了道路,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。
      因此在老张讲述过程中,所有人都听的格外认真。
      有些甚至还拿了草稿纸进行笔算。
      他们都看过论文,知道徐源是在此筛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,这才把孪生素数正数值缩小到246。
      若更换一种新的方法改进,说不定会是新的思路。
      就这样随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,最后老张回答了台下几位学者的提问后,在热烈的掌声中走下台。徐源起身朝台上走去,和老张交错时能感觉到其身上的紧张。
      当然这份紧张在他身上就不存在了,毕竟这种上台报告的场面已经经历几次。
      接着走到主讲台后,视线在下面扫过,面对台下足有两百多位的学者,深吸一口气开始按照自己的节奏报告对筛法的改进,以及最终证明正数值的过程。
      其中值得一提的是,他并未完全依赖多媒体屏幕。
      因为台上主办方特意放置了写字板,讲述过程中他也时不时拿起笔书写公式。
      “pn+1-pn=2”
      ……
      整个报告过程虽采取英语讲述,但徐源的速度却丝毫不满。
      看不到外面的时间,不知过去多久,徐源终于写完最后一個数学符号。
      “引理可证iim inf(pn+1-pn)<246”
      在丢下马克笔重新回到主讲台后,徐源脸上堆出笑容接着往下讲。
      “以上便是我对筛法的改进以及证明过程,也希望学界的学者能继续证明下去。”
      “希望在不久的将来,能看到有人能彻底证明孪生素数猜想,摘取到这项数论终极问题的桂冠。”
      几乎是话音落下的瞬间,便见报告厅内的众多学者纷纷起立鼓掌。
      雷鸣般的掌声久经不息,持续了两分多钟才逐渐变弱停止。
      同时徐源也注意到前几排,有几位海外数学家并未站起身鼓掌。
      知道对方是来自哈佛剑桥大学,倒也没啥介意。
      毕竟从眼下的表现来看,十有八九是没有在论文中找到错误。
      想推翻结论的目的破灭,心情自然不爽。
      接下来待报告厅内重新恢复安静后,也有学者开始陆续提问问题。
      基本都是和他改进的筛法相关。
      对此他也没有藏私,回答问题时分享自己思路。
      而随后起身询问的人却让他有些意外,因为对方正是被称作数学界莫扎特的陶哲轩。
      “真是一场非常精彩的报告会,并且你改进的筛法确实很精妙。”
      陶哲轩起身后先是对徐源称赞了一番,然后才问出自己关心的问题。
      “你认为孪生素数猜想小于246素数对,这个证明结果就是极限了吗,数学界是否真的有希望彻底解决孪生素数猜想问题。”
      “从4200万到246素数对,应该了很长时间吧?”
      伴随陶哲轩的话在会场响起,在座的其他学者神情也不由得有些暗淡。
      尤其是研究数论的人。
      正如陶哲轩所说,徐源能把孪生素数证明到小于246素数对,可以说已经是此筛法的极限。
      想要继续缩小数值直至彻底证明,就必须重新改进筛法才行。
      这会不会像孪生素数猜想一样再等待百年,眼下谁也没法预测。
      反正此刻他们并没有什么思路。
      徐源把陶哲轩的话悉数听进耳中,抬手示意其先坐下后便直接回答起来。
      “陶教授对数论研究的担心我能理解,但在这篇论文出现之前谁又能想到,孪生素数猜想会有重大突破。”
      “所以我相信246并不是极限,我更相信以后会有数学家成功缩小数值。”
      “孪生素数猜想的桂冠终将被摘取。”
      “至于我改进筛法从4200万证明到246,也就了大半天时间吧。”
      本来台下众人正频频点头,对徐源的话表示认可对数论领域的研究充满信心,结果听到最后一句后整个人瞬间怔住。
      随即会场内引起一阵骚动。
      不少人表示吃惊。
      “半天时间完成筛法改进,这怎么可能?”
      “应该是说错了吧。”
      在他们看来改进筛法,把孪生素数从小于4200万素数对证明到小于246,这中间的计算量着实大了些,换做他们就算灵感爆发也需要很长时间。
      现在徐源却声称仅用了半天时间,顿时有种考场上自己还没做完别人已经交卷的感觉。
      而其中哈佛大学教授德瓦,却像是终于找到了机会立刻站起身反驳。
      “身为研究数学的学者,最应该具备的就是严谨,否则他的学术成果又怎么令人信服。”
      话音刚落还没等徐源开口,张益唐便气不过主动回应为徐源正名。
      “这件事是真的,我可以作证徐源只用了半天,便完成了对我论文中筛法你改进。”
      对此整个主报告厅却瞬间陷入沉默,想到自己愣是没有任何头绪的问题,人家用了半天便成功解决,一时间心里可谓五味杂陈。
      就连陶哲轩都有些受打击,甚至都有些后悔询问这个问题。
      徐源既然能改进筛法,把4200万缩小到246,倒也没必要在这种事上说谎。
      倒是坐在首排的德利涅越发激动,没想到自己居然再次低估了徐源的数学天赋。
      ……
      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