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介绍 首页

    大国院士从学霸开始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第312章 点火
      对于国际上各核聚变装置项目的研究进度,徐源各李国建他们并没有去关注,全部精力都投入在常温超导材料托卡马克装置的建造上面。
      总结下来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,专心只搞自家的核聚变装置。
      当然。
     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建造进度也是增长迅速。
      大半年的时间过去。
      位于科学岛等离子物理研究所某建筑内,只见一座全心环形托卡马克装置,已然座落在这里散发着极强的科幻色彩。
      尽管体积上比原来小很多,但其性能却没有谁敢去怀疑。
      毕竟常温超导材料的含金量,可不是吹的。
      哪怕还未正式点火试验。
      2025年11月19日。
      周三。
      这段时间,科学岛并排的其中一栋建筑内,等离子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,要比之前显得更加的忙碌。
      几乎看不到,有人会在某个位置,长时间的停留。
      不过忙碌归忙碌,却从大家脸上看不到丝毫的应付或者不满。
      反倒洋溢着激动兴奋的神情。
      每个人都状态满满,给人种精神抖擞的感觉。
      追究其原因,主要是因为,国内首座使用常温超导材料打造的托卡马克装置,将要在本月月底正式进行点火试验。
      从徐源加入人造太阳项目,并带来攻克常温超导材料的好消息。
      到现在总算把新的托卡马克装置建造完成。
      大家不就在等这一天。
      想看看点火后,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惊喜。
      为此哪怕再辛苦都是值得的。
      所以这段时间,他们要对装置进行最后检测工作。
      确保装置状况满足点火要求,使得月底能够顺利开展试验。
      要知道以常温超导材料的影响力,完全能够想象点火当天,他们研究所里面会变的多么热闹,真不知道会汇聚多少国内知名专家。
      共同来见证新的奇迹的诞生。
      如此若过程中出现了问题,那可就丢人丢大了。
      ……
      “徐院。”
      “这是超环三号的最新测试报告,各项数据均在设计数值范围内。”
      下午三点左右,超环三号房间楼上,徐源接过项目研究员沈鹏递过来的报告。
      翻开垂下视线认真看了眼,然后从上衣口袋里取出笔签上自己的名字。
      作为国家的重点项目,尤其还是正值即将点火的关键时期,必须严格执行相关的规定,容不得有任何马虎的地方存在。
      徐源对于自己看过的报告,都会签下名字确定。
      再将报告重新递还给沈鹏后,他微微转过身,看向下方那座环形托卡马克装置,饶是自己早就见惯了各种大的场面,面对眼前这个装置依旧感到震撼。
      毫无疑问。
      可以称得上是,人类文明的最高科学技术结晶。
      使用常温超导材料新建成的托卡马克装置,经过商议后将其命名为东方超环三号。
      至于沈鹏,则是在项目成员中,表现比较出色的年轻研究员。
      给予对方更多的工作任务,能起到很好的成长。
      也算提前为国家储备核聚变人才。
      关于这件事,李国建同样非常的支持。
      像今天的这种情况,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,类似的报告文件,徐源都签署了很多份。
      不但如此。
      接下来相信测试工作,依旧会重复进行,直到超环三号正式点火的那天。
      确保做到零失误。
      旁边的李国建,能看出今天心情不错,看到徐源自己签完字后,脸上堆着笑容开口说:
      “这可是我们所,最快建造成的一座托卡马克装置。”
      “现在各项数据又很正常,看来月底肯定能够顺利进行点火试验。”
      “说句实话。”
      “我都已经快要等不及了。”
      “是啊,这种进展速度确实惊人,但原因还是因为徐院的设计方案足够完善。”沈鹏闻言接过李国建的话茬边点头边发表意见:“这让我们在研发过程中,几乎没有走什么歪路。”
      讲这句话的时候,他目光时不时落到徐源身上,可以说是打心里敬佩。
      他年纪轻轻能参与到这种重点项目,且担任着不小的工作内容,自身的水平和实力肯定不用多说。
      在这个项目之前,他也有过其它重要项目经验。
      往往大多时候,实际研发过程中,会遇到很多设计方案没有顾及到的地方。
      这就会导致进度被迫中断,需重新梳理方案,并对其存在问题的地方进行优化。
      如此哪怕只有一处问题,也会增加项目的完成时间周期。
      可偏偏徐源设计的托卡马克装置方案,让整个项目团队在建造过程中异常顺利。
      所以才能在大半年的时间内,顺利完成建造。
      徐源将两人的话悉数听进耳中,脸上也不由得浮现出些许自信神情。
      下秒又补充道:
      “接下来的这周里依旧不能松懈,要做好工作,然后等待月底超环三号大放异彩。”
      “我有预感,这次点火试验,或许会给所有人一个巨大的惊喜。”
      倒不是说他故意夸大事实,毕竟使用了常温超导材料又有面板进度条提醒,超环三号的表现肯定会超出大家的预料。
      在徐源看来,就算不能真正达到可控核聚变,也绝对是能够具体应用的。
      沈鹏和李国建两人,毫无疑问都对徐源所说的话深信不疑。
      听完脸上也浮现出了憧憬之色。
      其中沈鹏更是立刻保证道:“放心吧徐院,我肯定做好装置的检测工作。”
      而李国建这时也像是想到了什么,突然开口说:
      “昨天我刚好看到一个新闻,是关于海外激光核聚变研究进展的,他们再次实现了点火复现,且增益值出现新的上涨。”
      “消息传出后,可是在国际上掀起了不小的热度。”
      “海外很多相关专家,都开始向激光核聚变的方向进行倾斜。”
      “有些实验室,已经决定更改研究方向。”
      徐源对李国建口中,海外激光核聚变的新闻并没有什么关注。
      不过听完这几句话后,也基本能知道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。
      最近这段时间以来,国内的人造太阳项目就像是被放弃了一样,始终没有新的消息传出。难免会给海外带来一种假象,仿佛人造太阳项目已经停止研究。
      如此便间接为海外国家激光核聚变实验室,所持有的观点进行了证明。
      那就是研究托卡马克磁场约束核聚变装置,确实是条走不通的道路。
      加上激光核聚变研究,时不时有好消息传出。
      难免会让国际上一些其它核聚变实验室动摇,甚至不惜放弃原本的研究进度,从头开始选择研究激光核聚变方向。
      徐源其实对这种情况也表示理解,毕竟国际上那些核聚变实验室,可没有办法研究出常温超导材料。
      而失去了常温超导材料的优势,研究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确实会面临瓶颈。
      不能攻克的话,哪怕再研究个几十年,恐怕依旧没法彻底获得可控核聚变技术。
      在这样的局面之下,选择激光核聚另辟蹊径也确实是因出路。
      当然这样的情况,对于国内的人造太阳超环三号来说并不适用。
      因为无论海外的激光核聚变有多少好消息,终究无法让人类真正掌握可控核聚变,彻底解决人类文明所面临的能源问题。
      但等东方超环三号正式点火后,那么人类文明对核聚变的研究,也将直接踏入全新的高峰。
      根本不是激光核聚变能碰瓷的。
      在此之前,对于海外的新闻,确实没必要关注。
      “趁着咱们的超环三号还没有点火试验,就让他们先高兴一下吧。”
      “因为用不了多久,他们就会发现,自己的激光核聚变也就和玩具差不多。”“这话说的倒是没错。”李国建闻言笑呵呵回答。
      旁边的沈鹏这时虽没有接口,不过脸上浮现出的神情已经出卖了他,明显已经开始脑补点火后的画面。
      ——
      目前关于超环三号的建造工作,基本上都已经全部完成竣工。
      后面需要做的,也就是正常的检测。
      保证装置保持在随时可点火的状态,这些由沈鹏亲自负责就行。
      所以徐源和李国建两人,这个月的工作明显轻松了很多。
      只需要耐心等待,超环三号正式点火的那天。
      就这样。
      转眼来到月底。
      为亲眼见证国内首座,常温超导材料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的点火试验,科学院院长白新周和工程院院长也都提前赶到庐阳科学岛。
      其中还包括院内不少相关领域专家。
      毕竟可控核聚变一旦研究成功的话,是能够在很多领域内具体应用的。
      到时候就需要很多各行业的专家来配合。
      所以这次来见证点火,也算是提前去做准备。
      谁让负责可控核聚变项目的,乃是在整个世界上都赫赫有名的徐源。
      说不定就又会创造新的奇迹。
      肯定要早早做好准备。
      可以说丝毫不夸张的讲,今天点火试验成功,明天科学院就会收到很多份,基于可控核聚变的项目方案。
      点火试验当天。
      徐源和李国建以及沈鹏等项目成员,早早便来到了超环三号所在的房间。
      去做最后的检测工作。
      确保装置各部分均在正常数值区间内,这才回到控制室指挥。
      不多时由白新周带队的专家团,也按时赶了过来。
      徐源放眼望过去,甚至还看到了航天航空领域的几个熟人。
      但仔细想想,如果拥有可控核聚变的话,无论航空战机还是航天飞船,确实都能迎来更新一代的升级。
      甚至只有和可控核聚变沾上边,那对于世界上的其他的国家来说,绝对能称得上是真正的降维打击。
      到那个时候,其他地区可以说,甚至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。
      真正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。
      “总算又见面了徐源,就知道你肯定不会让人失望。”
      白新周近前后,脸上浮现着灿烂的笑容,说着不忘抬手在徐源胳膊上轻轻拍了下。
      从徐源离开燕京前往科学岛,白新周便没有再见到过徐源。
      可没想到仅仅一年多后再见,便是这么大的惊喜。
      常温超导材料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,竟然都要进行点火试验了。
      他对徐源肯定是充满信心的,否则当初徐源率领团队攻克常温超导材料后,他也不会让徐源去负责科学岛人造太阳的项目。
      不过当时在他看来,面对人类文明的终极难题,就算徐源有足够的实力和天赋,研究进度上面也应该不会太快才对。
      结果只有想不到,没有徐源做不到。
      才过去这么点时间,不但使用常温超导材料建造了新的托卡马克装置,还立马就要点火试验。
      尤其从徐源等人脸上浮现出的自信看,明显都对这次点火抱有期待。
      这确实是让人震惊。
      甚至白新周在刚得知这个消息时,脑海中第一个蹦出来的念头是真的假的。
      现在来看确实不假。
      “院里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,我肯定要尽可能努力做好了。”
      徐源感受着胳膊处传来的力量,笑呵呵回应了句不忘招待道:
      “大家先坐吧,我们的点火试验等下就开始。”
      不过事实上,此刻并没有人选择坐下,反倒透过控制室看向那座极富科幻色彩的装置。
      忍不住表达心中对这幕的震撼。
      “这就是用常温超导材料打造的托卡马克装置,真让人期待它接下来的表现。”
      “我记得之前我过来参观的时候,那个托卡马克装置可要比现在这个体积大多了,希望接下来点火试验能有不错的表现。”
      “常温超导材料确实好用,相信今天的试验不会让大家失望。”
      “人类文明一直在追求的终极问题,今天能在我们这里实现吗?”
      “如此重要的点火试验,徐院还能保持平静,看来今天肯定会有一个好消息。”
      在这些专家中,有不少已经接触过常温超导材料。
      尤其在常温超导材料生产基地投入使用后,各实验室能得到的样品明显增加,可以更加广泛全面的开发常温超导材料的应用范围。
      正是知道常温超导材料的数据和特性,才对眼前的超环三号有信心。
      而很快这些声音便消失不见,随之而来的是控制室内紧张沉默的氛围,仿佛身处这种环境下,会不由自主的屏住呼吸。
      因为距离先前预定的点火时间,已经就只剩下倒计时一分钟。
      “报告徐院,超环三号已经准备就绪,申请点火。”
      徐源站在控制台信息屏幕前,面对沈鹏中气十足的报告声,在深吸一口气之后,终于正式下达点火指令。
      “点火。”
      几乎是随着徐源这项的指令下达,在工程人员的操作之下。
      使用常温超导材料建造的超环三号,也正式成功点火启动。
      在超强磁场的约束下,反应舱内温度开始升高。
      直到达到聚变临界温度后,氘与氚开始发生聚变反应释放电。
      当聚变反应成功开始之后,控制室信息屏幕上面也立刻出现了计时时间。
      记录核聚变稳定持续的时间。
      在这个过程中,现场所有人的目光,也都牢牢注视着不断跳动的时间。
      仿佛连接了他们的心跳。
      上次进行点火试验时,超环二号虽然成功打破了世界记录,但持续反应的时间也只是十几分钟。
      要知道太阳进行核聚变反应,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长达五十亿年。
      对此大家对超环三号的期望,肯定不会真的去和太阳比较,但起码也要具备实用性和高价值。
      只持续几十分钟几十个小时,那肯定是不行的。
      聚变反应是次临界堆,需要在极高的温度下才能完成聚变,也就是说一旦中间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,导致温度下降的话,那么聚变反应也会第一时间终止。
      这点和裂变完全不同。
      正因如此核聚变才被称作是,无限且清洁安全的新能源。
      很快随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,在各方面的监测之下超环三号的反应仍在继续,最终大家在经历了度日如年的状态之后,终于看到反应时间顺利来到了二十分钟。
      已然成功超过上次超环二号打破的记录。
      对此包括白新周和工程院院长在内,大家也第一时间响起了鼓掌声。
      不过这次的掌声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,很快控制室内便又重新恢复了原本的安静。
      因为超环三号的反应,依旧没有停止的迹象。
      到后面大家可以说是在强忍着内心的激动,双手紧紧攥着拳头,脸上浮现出惊叹之色。到了这个时候大家心里都已经知道,国内的可控核聚变研究,在这一刻已然达到别人无法企及的层次。
      到了这个时候,大家心里面也就剩下了一个念头。
      那就是这场反应究竟会持续多久。
      当然心中的答案肯定是像太阳那样不停。
      与此同时徐源看着信息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时间,也总算是长舒了一口气。
      整个人彻底放松下来。
      面对这种级别的项目点火试验,哪怕胸有成竹,也依旧是会存在压力的。
      好在超环三号的表现没有让他失望,成功给所有人带来了巨大惊喜。
      ……
      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