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介绍 首页

    志怪书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第364章 先打个招呼
      第364章 先打个招呼
      林觉站在高处,目光自下方扫过。
      此次豹王大概真是倾巢而出——
      四名妖将齐到,大大小小妖兵几百上千。
      若说鬼的数量,还要更多。
      而其中又分为两类:一是由那葛姓老鬼率领的恶鬼,大多是些因仇怨或者日久枯燥又或者吃了血食,总之扭曲了内心的恶鬼,另一类则是跟在那龙伯巨人身边的伥鬼,大多面容痛苦,五官狰狞,身不由己,那龙伯也是如此。
      后者几乎说明,那豹王就在附近。
      妖鬼之外,又有许多石雕铜像。
      虽说自己已经除去不少,可是剩下的这些,仍然是一股不弱的力量。
      只是自己一路走来,一番表现,早已将这些妖精鬼怪吓破了胆,这也是林觉明明会土遁、却要光明正大打穿这些妖兵的兵阵的原因。
      加上天上飞舞的银甲天兵,数量比先前更多,还有云层之上凝视下方的神将,几位将军都节节败退,而自家大王却迟迟不曾显身,一时除了那些石雕铜像仍然悍不畏死,不知疲倦的战斗着,妖鬼都已有了退意。
      只是问题就来了——
      若是不退,已入包围,迟早是死。若是要退,那名道人就守在山坑缺口。
      若以跃岩走壁之术,从悬崖上走,便有天兵轻而易举将你推下来。若是施展神通从天上飞,也有天兵拦截,还会被那道人以法术压下来。若是飞到法术触碰不到的地方,便进了云中,此时那云中啊,可真有火在烧。
      没有办法,还是只有围攻那缺口。
      一时众多妖兵恶鬼涌来,生死之际,全都卯足了劲,各显神通。
      有些妖怪举目凝神,向道人施法。
      摄魂,夺魄。
      然而道人道行不浅,就如一座大山屹立在此,岿然不动。
      有些妖怪张口一吐。
      “呼……”
      白烟朝道人喷来。
      可是道人只是一挥袖子,山间自来清风,轻而易举将之吹散。
      “噗!”
      黑水成箭,射向道人。
      道人还是一挥袖子,面前便似出现了一面无形的墙壁,将这些黑水纷纷挡下,只落地之后,嗤的一声,腾起一阵阵白烟。
      有妖怪取下头上犄角,念咒掷向道人。
      道人挥出罡风,便将之打了回去。
      若扑上去以自身爪牙相斗,可那三尊石巨人、三十豆兵组成的墙,身后的奇人异士十名弓手,又都不是摆设。
      时间越久,身后的武人、道人与奇人异士给他们造成的伤亡就越大。
      越攻不下,越是焦急。
      林觉目光又一扫——
      见得一道身影在妖鬼之中穿梭,她单手持剑,身有金光护体,剑有雷火助力斩妖除鬼如同砍瓜切菜。
      林觉却能看得见,她身上除了金光,其实还附有淡淡的神光。
      那神光微弱而白,江道长本就生得白,神光之下更有仿佛透明发光的质地与一种圣洁感。而她左手便用来施法,施法与灵法派道人不同,而像是符箓派的道人掷出符纸一样,只是她不必念咒,无需符纸,直接便能借来雷火。
      不断有妖怪被砍掉头颅。
      不断有妖怪被雷劈死,被火烧尽。
      那是一道惊艳的身影。
      真鉴宫的道人便跟在她的身后。
      明明此时妖兵恶鬼的主要注意力都在自己这里,他们只需在后面绞杀,便可轻松的降妖除魔,可他们硬是跟着江道长如自己先前一样,一路凿穿妖怪的战阵,朝着这方而来。
      林觉看向她时,她也正在扭头,看向林觉。
      林觉心中便已知晓——
      这位江道长应是看自己这里压力太大,虽然守得很稳,可法力消耗却很快,因此想过来为自己减轻一些压力。
      而这些妖兵恶鬼,也确实有些多。
      “倒真麻烦。”
      林觉摇头自语一声,忽然又喊一句:
      “罗公!为我护法!”
      一名持枪武人正杀得尽兴,听见这话,顿时扭头看来,紧接着飞身而至。
      “咣!”
      一杆长枪插入地面。
      武人站在道人身前两丈,银枪也插在这里,而他反手拔出腰间宝刀,站到枪前,虽然一声未吭,一言未发,却立即给人一种“此枪为界,今日就算是死也不退到银枪之后”的感觉。
      林觉则放下心,开始念咒。
      有妖怪冲来,被罗公一刀两断。
      有法器攻来,被罗公抓起地上的半截尸首丢出格挡下来。
      面前争斗厮杀越来越剧烈。
      这些林觉全都不管。
      正好——
      今年回了黟山,山中修道半年,修行半年,感受最深的,当有三样:
      黟山的春;
      黟山的石;
      黟山的风。
      黟山的风啊,百转千回,变化莫测,有时温柔抚人,有时割肉彻骨。可林觉感受最深的,还是当年从仙源观回来,欲寻师兄解惑,却被山风吹起了衣裳和发丝,听见山风回荡呜咽,如诉如说,看见山风吹动吊钟,吹起地上籽,成了绿色的轻尘,如画如写,仿佛亲自告知他风的灵韵与玄妙,实是黟山赠他的第一次感悟。
      这次回去,仍有感悟。
      这咒语很长,持续不绝。
      这一点像风,又像他的感悟。
      天地间很快便起了风。
      起初只是微风,轻柔拂面,可风速眨眼就变得越来越快,风越来越喧嚣,越来越剧烈,并渐渐有将人也吹起来的力量。一时此处飞沙走石,石子打人,沙子遮眼,就连众人的衣袍发丝与妖怪的毛发也随之剧烈抖动起来。
      这风很怪,不是从南到北来,也不是从北到南去,而是在道人面前不断环绕。
      待得地上的沙尘碎石、土块野草逐渐被卷上天,勾勒出这风的形状时,众人才看出来,这风竟是一个倒着的羊角形状。
      似羊角,又似龙卷。
      甚至于天上神将脚下的火烧云也被这风所卷碎,地上之物被倒卷上去,云中天火则被倒卷下来。
      真鉴宫的道长们顿时停下了脚步。
      那道穿着道袍、肤色白得宛如盛妆的女道长也停下了脚步,抬头看来,双眼透如琉璃。
      江湖武人看了过来。
      奇人异士看了过来。
      五尾白狐也凌空转身,扭头看向这方。
      妖兵妖将更是连连后退。
      此乃天地之力。
      却不曾想,随着道人咒语一变,伸手一指,那龙卷羊角风竟朝它们移动过来。
      “哞……”
      “嗷……”
      一时各种妖怪叫声。
      不断有妖怪被风拖离地面,卷上天空,也不断有妖怪想要跑,又被风给抓住,身体开始走不动路,开始横移并渐渐绕着风柱旋转起来。
      龙卷风在妖怪的阵营中移动肆虐。
      每一个眨眼,都不知有多少妖怪被卷上天,又被天上的天火烧成灰烬,或是被甩向远处,撞在峭壁上撞死,落下来砸死。
      “畜生!还不现身?”
      碎云之上,天火神将大喝一声。
      正逢那龙刀将军仗着本领高强又有跃岩走壁的本领,想要逃走,神将伸手一点,便是一道火线射出,将那龙刀将军砸落下来。
      龙伯自有天兵纠缠。
      老鬼已快被狐狸撕碎了。
      “再不现身,你这些妖兵妖将今日可要全军覆没了!”
      “嗷……”
      山中一声嘶吼:
      “天火神将,这里不是你们玉鉴帝君的香火地,真以为你是神灵,本王就不敢把你杀死在这里吗?”
      “哼!”
      天火神将一声冷哼,反而说道:“你这畜生,真以为我不知道你的底细吗?”
      山中有一道身影走出。
      这是一个直立行走的身影,看着像人,却有一颗豹的脑袋,身上穿着罩袍,扛着一把长柄大刀,可光是它的身躯,就与山上的松树一般高。
      如此推算,那长柄大刀怕也有一棵树那么长。
      妖王到来,下方妖兵恶鬼内心本该安定下来,可此时身边狂风呼啸,龙卷肆虐,不断有妖怪的惊呼惨叫声,无时无刻不在告诉他们,很可能下一瞬间就是他们的死期,又令他们的心根本定不下来。
      “可恼!”
      豹王冷眼看向下方,心痛不已。
      夜色朦胧,山顶模糊,只一刹那,它的身影便似乎消失了。
      再出现时,已到下方山坑之中。
      “刷!”
      一道刀光闪过,贯彻天地。
      龙卷竟被硬生生劈开。
      有些妖鬼直接被劈成两半,但更多的则是从天上落下,如同下饺子一样,摔成一片。
      下一瞬间,天地之间火光一闪。
      红甲神将从天而降,举剑劈向豹王。
      看似寻常的招式,却如九天雷霆坠大地,神灵劈山见石心。
      轰的一声!
      刀剑相撞,迸射出神火一片。
      巨大的人形豹子被劈飞出去,可它几乎刚刚落地,就隐入了黑暗中。
      张口一吐,一篷浓得化不开的黑烟便朝神将扑来。
      神灵神情严肃,一挥手中宝剑。
      “呼!”
      烈焰横扫数十丈,分开黑烟。
      可下一瞬,他便有所察觉,瞬间转身,面向身后,持剑相挡。
      身后巨大的身影跃出,一身斑斓,俨然豹扑食,手中长柄大刀刹那间连斩几下。
      双方激斗,又瞬间分开。
      豹王落在悬崖顶上,化作原形,缓慢行走,一边踱步,一边扭着头,用一双明黄如豆的眼睛看着天火神将,也看着下方战场和年轻道人。
      “好狡猾的道人,一时不慎,本王竟中了你们的埋伏。”
      却不曾想,那道人并不惧他,反而与他对视,竟又念着咒语聚起龙卷,那风卷着他、托着他,似要飞起,却又留在原地。
      “山压顶。”
      道人对着他指了一下。
      无声无息间,身上多出千斤之重。
      豹王愣了一下,继续看向下方,与这道人对视——
      虽说这千斤之重于他而言,无伤大雅,可他依然能藉此察觉到,这是这年轻道人与他的回应和招呼。
      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