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介绍 首页

    体坛之重开的苏神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第2239章 做博尔特和布雷克之下的200米第一
      第2239章 做博尔特和布雷克之下的200米第一人
      最终陈娟拿下了胜利。
      22秒50取得第一。
      杰特尔其实刚开始也发挥可以,她运用“螺旋式加速”技术身体从腰部开始,以脊柱为轴,像螺旋般向弯道內侧旋转,带动上下肢协调运动。
      在这个过程中,她的头部、肩部、髖部始终保持在同一倾斜平面內,减少身体的扭曲损耗。
      外侧手臂摆动轨跡呈椭圆形,前摆时稍向內收,后摆时向外展,这种摆动方式既辅助身体內倾,又增加了向前的推进力。
      步长递增规律严格遵循“前快后稳”原则:前5步步长递增10 - 12cm,后5步递增5 - 8cm,確保加速过程的连贯性与稳定性。
      但是有个问题。
      她现在的年纪越来越大,同时拿100米和200米助攻。
      已经有些顶不住。
      而且奥运会之后又是一个世锦赛年年纪大的选手。
      只能做取捨。
      最终里面有第一道韦勇丽,成绩23.05。
      第二道乌克兰选手赫里斯蒂娜·斯图伊,成绩23.05。
      第三道也是乌克兰选手玛丽婭·里耶门,成绩22.61。
      第四道美国选手杰特尔,成绩22.77。
      第五道陈娟,成绩22.50。
      第六道美国选手拉肖恩特亚·摩尔,22.67。
      七道牙买加选手帕特里夏·霍尔,22.77。
      第八道美国选手金伯林·邓肯,22.73。
      第九道美国选手劳伦·威廉士的比赛,成绩是22.94。
      最终的风是1.4米每秒。
      外加洛桑这个小高原。
      加在一起属性不错。
      的確比较容易出成绩。
      韦勇丽参加100米的时候还好。
      参加200米,现在她也的確是感觉到了自己和国际选手的差距,尤其是同台竞技的时候,没有那种100米的轻鬆感。
      反而有点紧绷。
      这也是她国际比赛经验不足的原因。
      不是说你参加了国际比赛,你比赛经验就充足。
      起码你还要参加这个比赛项目。
      不然的话不是这个项目,如果你突然上场,你还是会紧张。
      韦勇丽现在这个就是这样。
      但是她原本得不到这个机会,现在能上场已经很不错了。
      本身也对自己这一项的成绩没有太多要求。
      看到陈娟在最后竟然都没有竭尽全力……
      这样都能跑出这么恐怖的成绩。
      她真是……
      感觉两个人的差距如此的大。
      还是要多加油才行。
      毕竟。
      现在在整个种家。
      除了陈娟。
      就是她韦勇丽。
      她现在代表的是整个种家,甚至是整个亚洲女子短跑的水平。
      因此她现在不仅仅是为个人而跑。
      陈娟在接受採访的时候也表示自己也没想过会拿冠军。本以为这场比赛继续高手会发力,但看起来……
      她自己才是那个高手。
      有时候就是这么尷尬。
      原本你想著这么多高手,你全力以赴。
      结果跑著跑著。
      发现你才是状態最好的那个人。
      再加上这一场,也把她要做的技术,好好做了一下。
      能把钻石联赛当成自己技术训练的舞台?
      这其实已经意味著……
      陈娟200米进入了一个新高度。
      只是他自己还没有意识到。
      ……
      “好了,女子200米结束之后轮到男子200米上场。”杨剑开始说道:
      “洛桑站不愧是经典的大站,无数的运动员都会在这里开始比赛,这里100米和200米的比赛也都很齐全。”
      会这么说是因为钻石联赛有些站点不会开设某个项目。
      像是一些大站。
      可能才会所有的比赛全开。
      比如洛桑。
      就是一个代表。
      “博尔特和布雷克依然没有参加,那么200米就空余了出来,谁都有机会拿下洛桑钻石联赛的冠军。”
      “看看选手的参赛名单——”
      “包括马蒂纳,杰森杨,福赛斯,周兵,谢正业,加特林,杰苏玛·赛义迪·杜尔等等。”
      “不过布雷克和博尔特不参加,那也给了其余人机会,不然的话冠军和亚军就绝对会在这两个人之间產生。”
      说这话,完全是基於事实。
      只要是大赛,连这两个人的200米状態都会相当的出色。
      即便是隨便跑跑。
      只要还在巔峰期。
      只要两个人较劲。
      去年奥运会就是最好的显示。
      都恐怖的一逼。
      別人还在为打开20秒而欣喜……
      这两人已经奔著19秒去了。
      这个差距。
      怕是比100米还要大。
      不管怎么说,比赛开始了。
      因为田径运动员平常的奖金不够多,导致这几十万美刀的冠军金额还是相当诱人。
      即便是这个奖励,已经是这个世界线田径运动开发更好的结果。
      但也就是这样。
      和別的项目明星运动员一比。
      根本不够看。
      要不是为了阻击苏神整了一个上10亿美刀的盘口。
      號称是很一秒不到一个亿。
      那估计这个噱头都轮不到田径。
      所以很多人看到博尔特和布雷克不参加后都跃跃欲试。
      毕竟几十万美刀是个大钱啊。
      不过这一点,对於国內运动员的吸引力就没那么大。
      谢正业还是个19岁的孩子,他却因为嗯早早被俗称重点培养和开放,在18岁之前就已经拿遍了各个非成年赛场的冠军荣誉。
      而且是全世界的。
      到这块很小的时候,就有各种各样的企业和他寻求合作。
      即便是苏神给他安排了团队,精中选精,也轻轻鬆鬆就有个几百万。
      这个成绩在去年他拿到了奥运会,亚洲歷史上第一枚200米奖牌……
      更是直接收入爆炸。
      现在已经是入个几千万。
      不成问题。
      更不要说还有田径队的名义,整体代言的一些活动和厂商,虽然这个钱不少,但对於他已经不缺钱了来说……
      也没有多少吸引力。
      但他没有,其余的还是有。
      因为其余的市场没这么大。
      这一点你一定要把国內的巨大內销市场考虑。
      其余的国家可能不大,没有这么多国內市场,那只能往国外走,导致他们在国內取得一些荣誉,想要赚到钱不容易。
      说句难听的,他们很多能够打开20秒的人,收入还不一定比之前周兵要高。
      周兵一直跟著苏神他们混……
      早早都已经是几百万的身价了。
      再加上复合团队合理的商业运作,他在那里亚锦赛和亚运会双料200米冠军那两年,也赚了不少。
      现在已经能够打开20秒。
      他也可以想办法在钻石联赛分一杯羹。
      到底前三名都有不错的奖金呢。
      没法子呀。
      他们家里是女性,赚钱多。
      陈娟一个顶他好多个。
      导致他在家里真的是家庭弟位。
      这也是周兵他对於这一场钻石联赛赚钱的欲望……要远远高於年纪更小的谢正业。
      “set。”
      电子口令响起。
      运动员都站在了比赛场上。
      在200米赛场上,现在荣誉最高的之一,可能就是拿过wo级別200米奖牌的加特林,以及去年拿到奥运会200米奖牌的谢正业。
      只是虽然都叫做ow级別200米奖牌。
      可是加特林那个已经过於久远。
      现在天津这10年的发展已经让眼下的200米水平突飞猛进。
      最简单的一点就是……
      加特林的200米乘其其实对比自己的巔峰期並没有下降。
      甚至可能还要提高。
      但是在眼下的200米赛场……
      却不是当年他叱吒风云的200米赛场。
      甚至他可以感觉到。
      这些人看到自己,都没有什么反应。
      甚至还有一些人带著挑衅的目光,好像是要把自己吃掉。
      100米自己出不了头。
      那就来200米试试看啊。
      200米再出不了头。
      自己就乾脆算了。
      100米认清了残酷性后,加特林开始主动尝试200米。
      不过很遗憾。
      他的跑法还没有更新换代。
      那么用他巔峰时期的跑法。
      现在再来跑。
      那就是死路一条。
      嘭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      “比赛开始了,让我们来看看这一场比赛的结果如何。”
      “谢正业轻轻鬆鬆就拔得头筹,他今年不仅100秒破了10,20秒更是继续往前精进。”
      “接受採访的时候也说,他要成为博尔特和布雷克之下的第3人。”
      “他想要锁定铜牌。”
      “轻鬆的弯道加速继续超越,排在第二是周兵,马蒂纳途中跑也跟得上来。”
      “现在马蒂纳成了第二。”
      “谢正业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,他的跑法集中感比去年更强。”
      谢正业这里做了一个和苏神接近的事情。
      如果说苏神那个叫做弯道极速神经-筋膜-力学三维整合机制。
      那么谢正业,这个就是简单一点的版本。
      叫做弯道极速神经-力学整合机制。
      在弯道起跑瞬间,神经中枢会快速发出指令,使相关肌肉群迅速收缩,完成起跑动作。在弯道跑过程中,神经系统不断接收来自肌肉、关节等部位的感觉信息,实时调整肌肉的收缩程度和发力顺序。
      这些都差不多。
      例如现在的途中跑,当谢正业身体向內倾斜时,神经系统会调节腿部和腰部肌肉的力量,以保持平衡和稳定的姿態。
      那这个时候开始送髖。
      形態也会发生变化。
      虽然没有苏神那样可以轻鬆调动筋膜体系。
      但谢正业也根据自己的技术习惯。
      把这个神经和筋力学二维整合。
      加入了自己的一些理解。
      凡事都有第一步饭要一口一口吃。
      在技术方面。
      跟隨苏总。
      学习苏总。
      已经成了谢正业一个开始不断钻研技术的人。
      现在他是只做到了两步。
      可两步做到之后才有第三步。
      对於运动员进行技术学习,技术改动技术调整。
      苏神一直都是很支持。
      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技术。
      也没有永远不过时的东西。
      只有不断的改进,不断的调整。
      才能让整个国內的跑步体系不断的进步。
      进入极速。
      谢正业做出了自己的调整。
      著地瞬间:髖关节屈曲角度110°。
      最大缓衝期:屈曲至100°-105°。
      蹬伸末期:伸展至175°-180°。
      这是他支撑相髖关节角度变化。
      隨后是摆动相髖关节旋转。
      骨盆横轴旋转幅度:8°-10°。
      右侧前旋,左侧后旋。
      髖关节內收,外展幅度:右侧支撑期內收5°-7°,左侧摆动期外展3°-4°。
      这么一弄,他的速度果真出现了提升。
      这样本来就在第一个的,他更进一位。
      拉开了和第二的马蒂纳的差距。
      马蒂纳都有些不敢相信。
      原因很简单,因为他认为自己……
      100米要比谢正业更厉害。
      整个200米,也许后面比不过。
      但是前面。
      应该是自己的优势区和舞台。
      这样才对味啊。
      以往他和谢正业进行比赛。
      也都是遵循这个趋势发展的。
      可是现在他却被这样按……了下去。
      极速爆发。
      自己既然。
      不如这个东方小子。
      这点变化別人可能没感觉。
      但是紧紧跟在谢正业后面的马蒂纳。
      感触颇深。
      甚至可以说他是唯一一个感觉到的人!
      砰砰砰砰砰。
      砰砰砰砰砰。
      过弧顶。
      谢正业依然是全力衝过去。
      这个地方,马蒂纳被耽误了一点。
      进一步拉开了身位。
      下弯道。
      马蒂纳有些忍不了。
      好胜心,让他在这里更多的发力。
      毕竟他是100米更好的百米选手。
      怎么能在前面输这么多呢?
      不公平。
      想不通。
      不愿意。
      谢正业才不管他愿不愿意。
      继续做著自己的。
      送髖启动时间:支撑相后30%时段,离地前80-100ms。
      髖关节伸展角速度:450°-500°/s,比原本跑高12%-15%。
      重心前移距离:占步幅60%,体现送髖对重心推进的高效性。
      要是有更先进的仪器设备,那更可以探测出来,谢正业现在右侧初级运动皮层的臀大肌代表区激活强度比原本跑高22%。
      左侧辅助运动区对髂腰肌的调控延迟缩短至35ms,远超普通选手50ms。
      尤其是最后一点,这种神经支配优势使其能在0.1秒內完成“屈髖摆腿→伸髖蹬伸”的模式切换,送髖节奏比同水平选手快5%-8%!
      砰砰砰砰砰。
      当身体倾斜角度达20°时,前庭脊髓外侧束增强对。
      砰砰砰砰砰。
      臀中肌后束的激活,emg增幅38%,抑制骨盆侧倾。
      砰砰砰砰砰。
      股直肌的离心收缩控制,放电频率降低10hz,避免屈髖过度。
      这种调控使送髖过程中骨盆前倾角度维持在15°-18°。
      既保证重心前移。
      又防止腰椎过度代偿。
      那这样。
      能不快吗?
      这……
      马蒂纳都要瞪大眼。
      怎么可能啊?
      自己100米比他强不少。
      怎么200米的前半段?
      就这么光禿禿的输了呢?
      我。
      我不服啊!
      其实也没什么不服。
      就是他比你更科学。
      所以你输了。
      马蒂纳还停留在100米硬实力,直接换算200米的程度。
      这种想法基本上是之前百米和200米的粗暴换算。
      在没有博尔特这个时代开始之前,你也不能说有太大的问题,因为那个时候你跑个20秒开外都可以拿到大赛奖牌。
      既然是这样的话,那做一下简单的换算不是很正常吗。
      可是现在再怎么算就不行了。
      现在牵涉到一个问题。
      你丫会不会跑弯道。
      不会的话。
      就算是你100米实力更强。
      你是更好的百米选手。
      因为你不会跑弯道。
      你的弯道技术不如別人。
      那你也会比百米比你差,甚至还要差不少的人。
      强力压制。
      憋屈的很。
      而这种憋屈,如果你思维转换不过来,只会自己气死自己。
      那。
      前面都压制了马蒂纳。
      后面就更別说了。
      马蒂纳如果前面製造不了足够的优势。
      现在本来就很难压住谢正业。
      进了大直道,更是体会到了天赋属性不同带来的碾压感。
      他……
      越跑越慢。
      人家……
      越跑越快。
      起码是看起来感官上越跑越快。
      从这里开始,他就不可能再追著上去。
      对於根本就不可能做到的事情,人很快就会丧失自信。
      很快。
      谢正业就已经感觉到后面的追击感越来越慢。
      扭头一看。
      好傢伙。
      马蒂纳已经是放弃了。
      只是在后面慢悠悠的吊著。
      反正拿不到第一。
      拿个第二就行。
      谢正业也是无语。
      能不能给我点刺激?
      你这种態度的话,我怎么拿成绩?
      好在,他对於谢正业是没什么刺激。
      可是对於周兵。
      却还是有点。
      周兵也足够的狗。
      一直猫到最后20米才开始突然发力。
      然后一把。
      给没有反应过来的马蒂纳。
      给甩到了第3位。
      最终。
      谢正业19.90,轻轻鬆鬆就拿下冠军。
      一点印象中的激烈对抗都没有。
      亏得媒体最开始还把两个人拍在一个档次。
      其次就是。
      排在第二的周兵。
      这一场,再次打开了20秒。
      成绩是19秒99。
      风速也是1.4米每秒。
      再加上小高原的场地。
      周兵再开20。
      反而是实力赛前宣传和谢正业应该是不相上下的马蒂纳……
      最后还被周兵阴了一把。
      他的成绩只有20秒03。
      只拿到第3名。
      奖金数再次缩水一大半。
      第四是杰森.杨,成绩是20秒20。
      第五是杰苏玛·赛义迪·杜,成绩更是掉到了只有20秒40。
      第六是詹姆斯·艾灵顿成绩是20.46。
      第七是伊西亚·杨。
      成绩是20.48。
      第八是马里奥·福赛斯,成绩是20.75。
      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成绩来了——
      排在第九的是这场比赛荣誉最大的两个人之一的贾斯汀.加特林。
      加特林居然在第九。
      而且。
      从慢镜头回放能看出来,他並没有想要放水。
      但就是。
      跑了个倒数第一,只有20秒74。
      这是因为他的比赛节奏。
      整个出了问题。
      让他第一次认识到了这个问题。
      真正意义上认识到这样的节奏。
      会不会?
      不能继续使用下去呢。
      加特林这个人用药归用药啊,对于田径的热爱那也是真的,一码归一码,就像是他的热爱也不能否认他的用药一样。
      用药也不能否定他对于田径的热爱,而且他的確是个会动脑子的人。
      不然的话,美国队那边年纪大龄的运动员就不会没有一个人能跑得过他。
      甚至年轻人都没有。
      一把年纪出来还能够把技术改变,没有点脑子和悟性是不行的。
      所以加特林开始思索这个问题。
      不过现在的镜头並没有给他多一秒。
      全都集中在谢正业身上。
      没人想过。
      如果不是诞生了博尔特和布雷克这两个怪才。
      一下子就把200米的高度拉升到了下个世纪。
      谢正业。
      已经具备了之前大赛金牌竞爭的能力。
      只是眼下。
      被前面两个人的光芒挡住了。
      仅此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