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介绍 首页

    体坛之重开的苏神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第2346章 硬帅的人不需要化妆修饰
      第2346章 硬帅的人……不需要化妆修饰
      这俩人不是別人。
      此人就是博尔特和布雷克。
      两个人就是这里的主角。
      布雷克从设置起跑器就开始认真起来——
      这里採取的是前踏板距起跑线30厘米,后踏板距前踏板45厘米。
      比100米起跑宽5厘米。
      这样比较適应弯道左侧发力。
      前踏板向跑道內沿倾斜12度,確保第一步自然偏向弯道內侧。
      预备姿態为——臀部抬高至肩与膝连线中点,重心落在前脚掌,左膝角度90度,右膝角度110度。
      略大於左腿,预存外侧蹬地力量。
      双眼紧盯起跑线前50厘米地面。
      避免抬头干扰重心。
      在200米赛道中,第三道被公认为“黄金道位”之一。其弯道曲率適中、视野开阔,既避免了內道的下向心压迫,又不像外道那样需要应对过大的弯道半径和视野局限。
      200米启动的核心是“衔接性”——
      需在短距离內完成从静止到弯道加速的过渡,而道位的弯道曲率直接影响启动姿態的调整幅度。
      第三道的弯道半径约36.5米。
      以標准400米场地为例。
      曲率介於內道与外道之间,这种“中等曲率”为布雷克的启动提供了关键缓衝。
      就是启动的时间。
      反应那叫做一如既往的差。
      0.198。
      马上就要掛2。
      就算是在200米的比赛,这也妥妥是龟速反应。
      绝对没得辩。
      不过好在巔峰的他。
      不吃这个反应。
      好也罢坏也罢。
      都无妨。
      这个心態下,他才能拥有举世无双的纯跑动能力。
      就像是这里,他做的调整叫做……
      黄金道的“节奏缓衝”与反应时劣势的平衡。
      这么做的好处就是……
      对反应时劣势的包容。
      布雷克0.198秒的反应时在顶尖选手中属於偏慢水平,意味著他在启动初期容易落后0.02-0.04秒。
      甚至更多。
      好在200比比100米普遍反应都要慢一些,不然的话那就更吃亏了。
      但第三道的优势在於——
      启动后进入弯道的距离较短。
      且弯道曲率適中,运动员无需像內道那样过早调整身体倾斜角度。
      內道启动后需立即大幅倾斜以对抗强向心力。也无需像外道那样因弯道过缓而延长直线加速时间,导致启动与弯道衔接脱节。
      这种“適中过渡”让布雷克有更多时间弥补反应时的差距。
      让他可以在启动后用1-2步调整步频。
      而非被迫在启动阶段就投入过多精力对抗物理限制。
      有这个包容性,就比在內道或者外道都要好。
      而且是好多了。
      所以综合起来,布雷克这里的核心就是——
      第三道的启动动作核心不是“抢快”。
      而是“不脱节”。
      通过调整步频和身体姿態。
      让启动与弯道无缝衔接。
      这就是布雷克的做法,也是他可以在启动明显比较慢的情况下,依然跑到前面去,甚至是硬刚尤塞恩.博尔特。
      启动阶段,布雷克这里採取用“延迟爆发”弥补反应时。
      靠“小步高频”衔接弯道。
      这个准备工作,从起跑器的设置就开始了,起跑器设置:內沿倾斜15度,脚掌落点卡准切线。
      这么做的好处是,第三道启动区位於弯道起点,布雷克会將起跑器的前踏板向跑道內沿倾斜15度。那么这个时候后踏板与前踏板间距缩短至40厘米,就可以更好地应对弯道切线。
      脚掌落点在起跑器上,前脚掌踩在前踏板中轴线偏左1厘米处,后脚掌全掌贴紧后踏板,脚趾朝向跑道內沿切线方向。
      即身体预设一个向左前方的发力角度。
      这样启动后第一步就自然偏向弯道內侧,避免因第三道曲率適中而跑“偏弧线”。
      所以你要说米尔斯没给他做用心的设计,那也不存在。
      因为这个设计其实已经很用心了。
      当然这都是因为他展露了自己的200米天赋,並且足够证明自己能击败博尔特,再加上他更年轻。
      的的確確是贏得了米尔斯不少的“芳心”。
      起身节奏也做了设计。
      “三小步”缓衝。
      第四步切入弯道倾斜。
      也就是说,枪响后,他不会像100米那样猛地挺髖,而是保持核心收紧,第一步离地后步长控制在1.2米左右。
      比100米启动步短不少。
      脚掌落地时前掌內侧,靠近大脚趾,先触地,藉助前踏板的倾斜力向左前方蹬地。
      第二、三步步长逐步增加至1.5米、1.8米……直至更多。
      用“小步高频”弥补反应时劣势,避免因步长过大导致身体前倾过急。
      毕竟第三道无需过早对抗强离心力和向心力,慢半拍调整更稳。
      200米整体上。
      就是要比100米更加依赖节奏。
      当然这里不是说100米就不需要依赖节奏,只是说相当於两个项目对比一下。
      200米想要跑出好成绩,对於整个节奏的依赖更多些。
      关键在第四步。
      米尔斯希望布雷克当身体跑出启动区,进入弯道时,会瞬间將身体向左倾斜3-5度。
      比內道选手此时需倾斜8-10度少。
      倾斜时不是弯腰,而是通过左侧腰腹肌肉收紧,带动右肩略高於左肩。
      形成类似於“单侧绷紧”姿態。
      同时左臂摆动幅度缩小。
      摆幅约60厘米。
      右臂摆幅放大。
      约80厘米。
      用手臂摆动平衡身体转向。
      配合布雷克的强力空间感知的稳定性。
      所以布雷克。
      从来就不怎么吃启动状態和反应。
      他对於自己的纯跑动。
      有信心。
      数据上也证明了,自己的纯跑动,就是不会不如人。
      不管这个人是谁。
      即便是叫做博尔特。
      也无妨。
      弯道切入,才是他要做好的第一步。
      他的做法是……用“倾斜+步频”锁死最优路线,
      让自己在对抗向心力和离心力中不浪费过多体力。
      第三道的弯道切入核心是“找切线”。
      布雷克通过身体倾斜角度的动態调整和步长步频的精准分配,让自己每一步都踩在最短路线上。
      首先是身体倾斜:12度“黄金角”,重心压在左前脚掌。
      此时他的身体倾斜角度稳定在12度。
      內道18度易疲劳,外道8度易跑偏。
      训练的时候,米尔斯要求,不管是从侧面看,肩膀、髖部、左膝呈一条直线。
      且这条直线与地面的夹角恰好12度。
      每次左脚落地时,重心投影点落在左前脚掌前方15厘米处。
      藉助离心力產生向前的“拽力”。
      右脚落地时,重心稍向后移至前脚掌中部,避免因右脚在外圈承受过大压力而打滑。
      加上左侧腹外斜肌持续收紧,右侧腹內斜肌辅助放鬆。
      这种“单侧发力”让身体既不倾倒,又能保持前倾姿態。
      还比自己以前的比双侧发力节省30%的核心能量。
      接著,用“倾斜角度+步长差”锁死第三道的“最优切线”。
      布雷克5米处开始,身体向左倾斜至12度。
      肩膀、髖、左膝成一条直线,与地面夹角12度。
      倾斜时不是弯腰,而是像“被向左前方拉著跑”,重心压在左前脚掌前方10厘米。
      利用离心力產生向前的拽力,比內道更加省力。
      步长方面。
      故意“左短右长”。
      左脚內侧步长2.4米,右脚外侧2.6米——因为第三道內侧离圆心近,这样的短步能减少转弯阻力。
      外侧半径大,长步能借势加速,两步一循环刚好沿切线前进。
      也就是——用步长差抵消弯道弧度,使得路线偏差不超过0.2米。
      再加上摆臂“左小右大”。
      左臂摆到胸前就收。
      右臂甩到身体外侧。
      摆臂时右肩带动身体向左转,配合步长差“拧著加速”,既平衡离心力又不浪费力气。
      对比外道的话,不仅仅摆臂幅度小,还可以节省肩部能量。
      步频过快易跑成“折线”,过慢易偏离切线。
      最关键的还是……
      又能让肌肉在每次蹬地后有0.2秒的放鬆时间。
      提前开始为了避免乳酸堆积,而布局。
      切入弯道完成后。
      蹬地动作左脚蹬地时。
      脚尖向左前方“抠地”。
      藉助地面反作用力產生向前+向左的合力,对抗向心力。
      右脚蹬地时,脚尖向前方“蹬伸”,膝关节伸展幅度达170度最大化利用外侧步长优势。
      紧接著就是……
      开始进入弯道加速阶段。
      这里,布雷克秀了一手。
      把自己的能量分配与直线衔接……“无缝过渡”。
      也就是。
      採取“渐直式”过渡姿態。
      把速度“无缝”送进弯道。
      他的动作设计核心是“先稳速、再微调、最后爆发”。
      蹬地发力重点转移到右腿:右脚落地时,踝关节跖屈角度达45度。
      比60米前增加10度。
      藉助更强的“扒地”动作將步长顶大,此时右腿股四头肌发力强度比左腿高15%。
      外侧腿承担更多加速任务。
      摆臂“左小右大”:左臂摆到胸前就收右臂甩到身体外侧,摆臂时右肩带动身体向左转,配合步长差“拧著加速”,既平衡离心力又不浪费力气。
      比外道摆臂幅度小,节省肩部能量。
      先靠左腿落地瞬间“向左顶髖”:左脚掌內侧先著地,落地同时左髖向左前方顶出3-5厘米,带动上半身自然向左倾斜。
      此时角度约10度,像“被左腿拽著往左倒”,不是刻意弯腰。
      加速到15米时,用“呼吸配合加角”:呼气时,右侧腹斜肌猛地收紧。
      像有人从右腰推了一把。
      身体再向左倾2-3度,此时肩膀、左膝、左脚尖三点成直线,这条直线刚好指向弯道圆心。
      半径36.5米的圆心位置,靠身体感知。
      倾斜角稳定在14度。
      此时感觉“左腰被拉紧,右腰放鬆”,重心压在左脚前掌外侧,右脚前掌內侧,既不打滑。
      第三道弯道摩擦力中等,不用像內道那样全脚掌抓地。
      又能借离心力“被甩著加速”。
      布雷克的技术其实一直都很好。
      只是他的技术跑动起来,不是那么的好看。
      更加趋於原始的本能。
      所以跑起来更像是野兽。
      可动作不那么好看,甚至微微有一些彆扭,也没关係……因为短跑比赛要的是快。
      看谁更快才是关键。
      布雷克用步频步长,小步快起+大步顶速”,两步一循环吃满第三道切线。
      步长从1.5米慢慢加到1.8米,然后继续增加。像“小碎步加速”。重点是左脚落地时比右脚提前0.05秒,借先后落地差“顺弯道方向拧著跑”。
      因为第三道內侧半径短,左脚大步会“拐太急”浪费力。
      外侧半径长,右脚大步能“借势冲”,两步合起来刚好沿切线跑。
      每步偏差不超过5厘米,比內道少10厘米,更省距离。
      发力方向则是用——“向前为主,向左为辅”。
      因为第三道不用跟弯道离心力硬刚。
      加速的时候,右脚蹬地:脚尖稍向右偏5度,蹬地时右腿从屈膝130度猛蹬到伸膝170度,发力方向“向前偏左10度”,藉助地面反作用力,既往前冲又抵消部分离心力。
      也就是比內道选手向左发力少20%,更省力。
      摆臂部分,布雷克用“左收右放”配合发力,像“拧毛巾”一样把力顺进弯道。
      布雷克左臂,摆到胸前就快速回收,摆幅50厘米,肘部弯曲90度不变,像“小幅度画圈”,避免向左摆太大“拽著身体减速”。
      右臂,向后摆时甩到身体右侧45度,肘部从90度打开到110度,摆到最右时右肩顺势向左转3度,带动髖部跟著转,像“甩鞭子”。这个转动刚好布雷克和右脚蹬地的“向前偏左”力形成合力。
      让他的身体“拧著加速”。
      比外道摆幅小10厘米,进一步节省能量。
      所以。
      到了这个程度。
      没技术是不可能的,只有技术好坏,技术能不能適合自己。
      能不能符合自己这一道的跑法。
      你以为每个人都是博尔特呢。
      当然博尔特也不是没技术啊,只是相对於他的成绩来说,他的技术不匹配。
      你要说他完全没技术,那不是扯淡吗。
      布雷克这里跑得,相当的可以。
      连他自己都对於自己在这里的启动环节。
      切入环节。
      加速环节。
      表示基本满意。
      你要知道像他这样的训练狂对於自己的要求是很严格的。
      所以他能觉得基本满意,其实在別人那里就已经是非常非常好了。
      尤塞恩……
      很抱歉。
      我今天的启动不错,反应也不错。
      这场比赛。
      我是准备拿下来了。
      也许有些人会想,你,就这启动反应,你还觉得自己反应不错?
      你不会是搞错了吧?
      但其实根本就没有搞错。
      因为布雷克他的的確確就是这么想的。
      对於他来说,现在超过0.200。
      在200米里面。
      就算是可以。
      好不好反应,要看和谁比。
      你和那种天生反应快的人去比,比如山县亮太,比如张培猛,那这样的反应简直就是灾难的级別。
      没什么可说,肯定就是灾难,而且一定会大幅度影响他们的成绩。
      因为对於他们自己来说,这种反应快的选手,反应本身,就是他们整体优势的一环。
      拿掉了自己的优势一环,那肯定会受到巨大影响。
      但是布雷克根本就不会。
      因为对於他来说,甚至他给自己形成了一种心理暗示……
      这个心理暗示就是。
      即便是自己启动的反应不好,也不会影响自己的成绩。
      因为他的最好成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跑出来的。
      诚然这种龟速反应的確是太慢了,稍微快一点都能够更好。
      可是这也意味著即便是不够好,他的成绩也不会差。
      因为他的確,是更多的依靠自己的纯跑动。
      对於这一点。
      布雷克相当的自信。
      也就是说如果自己前面跑的足够好。
      那就算是博尔特。
      跑起来。
      自己也不比他差。
      甚至会更好。
      可就在这个时候。
      他旁边的第四道。
      却仿佛。
      怎么也追不上。
      而且有越拉越远的趋势。
      他旁边这个道次。
      不是別人。
      就是布雷克一直认为技术不太行,不够努力不够自律单纯就是天赋比自己好的……
      尤塞恩.博尔特。
      就是有些人形容,虽然他的短跑技术,没有同等级的运动员那么好,匹配不上他的成绩。
      但是。
      奈何人家硬帅啊。
      用不著也能贏啊。